一個手腕上帶大金鏈子的人買走了方瑞華家最后一把現成的菜刀。方瑞華打開嗡嗡作響的砂輪機,當場為刀開刃,霎時間火星四濺,亮銀色的刀鋒反射出點點寒光?!昂玫?!”金鏈大哥忍不住出口贊嘆,弄的方瑞華莫名羞澀起來。
傳統鍛鐵,是靠風爐的溫度將鐵燒紅,再用大小錘擊打鍛造成型的制鐵手藝。在上個世紀的中國,一把鍛造而成的鐵制菜刀,幾乎是每個廚房的必備之物。
而今,不銹鋼等合金材料已在廚具領域廣泛使用,傳統鐵匠作坊也漸被現代化的規模生產取代,再想找一把純手打的鐵菜刀,并不容易。一些膜拜工匠精神和傳統工藝的客商,甚至不惜花大價錢,前往日本老牌的家族刃物鍛冶工場求購鐵打的廚刀。
方家的傳統鍛打手藝也是“世襲”的。從祖輩到父輩,再到方瑞華,都是當時當地精通各類鐵器制作的行家里手,一生帶著鐵匠的身份長大、成熟、老去??上?,方瑞華之后,手藝無人相繼。跟了方瑞華20多年的兩座風爐和三架重錘,終將塵封。
時光倒回22年前,方瑞華在上海奉賢泰日社區的第一家鐵匠坊剛開張,主營各類鐵質農具、廚具和造路建屋用的楓槍。
彼時,方瑞華供職多年的泰日手工業社效益慘淡,瀕臨解體。社里不少技藝純熟的鐵匠紛紛放下錘子,另謀生路。
“我能干什么呢?我只會打鐵?!彼紒硐肴?,方瑞華再請業已退休的老父親出山,二人合開了這家鐵匠坊。
手工鍛打工序繁復,包含開料、夾鋼、沾火、打坯、切磨、打磨、水磨、認鋼、淬火、細磨、拋光等30余個步驟,制作時要一氣呵成,讓鐵料的形狀、厚薄在須臾間定型,正所謂“趁熱打鐵”。
方家人最早鍛打鐵器,全靠一膀子力氣。俗話說,世上有“三苦”——撐船、打鐵、磨豆腐。那邊2厘米厚的鐵料在1000℃的風爐里燒得火紅,這邊幾十斤的大錘就已經掄起來了。待鐵料出爐,便一錘一錘砸出形狀。在高溫環境下反復掄十幾次,身上的汗就像淋了暴雨一般,從上到下濕透。
方瑞華這代鐵匠,開始用上了電動的空氣錘。腳踩下機關,75公斤的大錘開始有規律地擊打鐵料,出活兒的速度更加快。拿木柄的不銹鐵菜刀來說,從開料到裝柄,方瑞華一個人一天能做出10把來。
不過,新工具省力、省功夫,卻省不出手藝。想要鐵器做得精巧,仍需依靠打鐵師傅巧妙的構思和精準的打磨。方瑞華從事打鐵行業多年,不僅能一個人操作所有工序,制出尺寸、角度分毫不差的釘耙、鐮刀等日常鐵器,還能幫著客人設計、完成各類用途的鐵制工具,其中絕大多數在市場上買不到。
一把菜刀
在記者來之前,鐵匠鋪里剛送走一位寶山來的客人。從上海的最北端驅車趕來最南部的奉賢泰日,僅僅為了買兩把砍骨頭的菜刀,連方瑞華自己都有些感動。
不過,遠道而來的客人還真不少。浦東的、青浦的、松江的……大多數顧客是經人介紹慕名而來,買過一次便認定了方瑞華?!坝械娜四昴甓紩?,要么找我磨一磨老刀,要么再訂做一把新的”。
金鏈大哥告訴記者,算上這次買的一把,他在方家共買過兩把菜刀?!吧弦话延昧?0年,隔兩年來打磨一下,跟新的一樣?!?/p>
方瑞華介紹,與市售一體成型的刀具不同,傳統鍛打的刀具經歷“千錘百煉”,更加堅韌而質密。與此同時,經手工打磨過的刀具背寬而面窄,刀鋒弧度可以人為控制,往往比機器加工的不銹鋼刀更靈活,也更鋒利。
同樣一把鐵制菜刀在方瑞華手里,還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功能、外形和鍛造方式。有的菜刀刀鋒有弧度,還帶刺尖,是為了便于鄉下廚師“一刀兩用”,既能在田間挖菜、挑菜,又能在砧板上切分食物;有的菜刀形如魚背,輕巧而美觀,是為了女士使用省力便捷;有的菜刀打制期間還要灌鋼,目的是增加硬度,便于削砍骨頭。這些來自于實踐的體驗和經驗,經方瑞華的轉化,變成了最適合個體需要的趁手工具。
如今,用鐵器的家庭越來越少了,可方瑞華的生意卻并不冷清。案上擺著5、6把式樣不一的菜刀,除了最后一把現貨讓金鏈大哥帶走了,其余的都“許”了人家;地面上成堆存放的農用鏟,也是周邊農戶早已下好的訂單;風爐旁數不清數目的楓槍,將很快被筑路的工人取走……
方瑞華很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,“要是離了我,好多人想訂做工具就沒處去了”。盡管一把鐵刀不過賣上40、50塊,終年無休也僅能掙個糊口錢,但方瑞華還是像上班族一樣,給自己規定了每天打鐵的時間?!凹幢阕源耸炙囀髁?,我也要站好自己這班崗?!?/p>
不過,鐵匠方瑞華怕是完不成心愿,要“提前退休”了。隨著泰日社區撤制鎮改造步伐的推進,方瑞華60平米的鐵匠鋪隨時面臨拆除。最后的鐵匠,臉上寫滿迷茫與掙扎。